多年来,国宏集团子企业智鸿环保集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血脉,深耕环保水务主业,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八桂大地上描绘绿水青山壮美新画卷。
创新驱动,技术利刃破解治水难题
走进智鸿环保集团15000平方米的水处理设备生产基地,叠加重力流式超滤膜一体化设备、A2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膜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CD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明星产品”正在加紧生产。这些先后入选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适用技术名录》的核心装备,是智鸿环保集团攻克一个又一个水处理技术难关的生动见证。
智鸿环保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0多项,其中专利64项;获得自治区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6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拥有自治区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贵港市水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贵港市博士工作站等6个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这些创新成果,让智鸿环保集团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广西瞪羚企业、广西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殊荣。智鸿环保集团也从最初的“作坊式”小企业,发展成广西区内少数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集研发、生产、建设、运营和检测的环保水务全产业链企业,以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环保综合服务商。
根植沃土,碧水长清助力乡村振兴
从贵港市覃塘区“十三五”镇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到三江侗族自治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及河东片区污水处理项目;从东兰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到鹿寨县农村综合整治项目……智鸿人的足迹遍布广西各县市区。当前,智鸿环保集团已在广西多个县市区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35座、参建万吨级以上自来水厂3座,运维镇级污水处理厂35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4座、县城污水处理厂1座、万吨级以上城区/园区水厂2座、乡镇级水厂6座,建成村屯级污水处理站400余座,运营村屯污水处理站386座,服务人口约260万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智鸿人对“守护每一滴清水”的执着承诺。
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智鸿环保集团承建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污水设施建设PPP项目,作为国家试点项目将生态环保和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得到自治区、桂林市两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贵港市覃塘区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是广西第一个实现供水排水全域统管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稳定运营,让昔日“放任自流”的村屯重现“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为广西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国宏方案”。
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激活一池春水
智鸿环保勇当数字化转型“先行者”。自2019年起前瞻性布局环保水务系统领域;2021年开始人工智能+环保水务的技术研发与应用;2023年,智鸿环保集团研发团队在国际水资源领域知名期刊《Water》上发表学术论文《基于长短期记忆多层感知网络的污水处理站数据建模》,数字化技术获得权威认可,为研发奠定坚实理论基础。2025年,智鸿环保集团积极响应自治区“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行动号召,通过创新融合全球领先的DeepSeek大模型技术,推出全新升级“智鸿·智管家”数字化运维平台,构建“感知—分析—决策”全链条智能管理体系和覆盖水质、设备、管网的全维度知识图谱。这一技术融合如同给水务管理装上“数字大脑”,实现从人工经验到数据驱动的革命性跨越。
在智鸿环保集团智慧水务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分布在各地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智鸿·智管家”在污水处理、管网监测、节水优化等方面实现了高效精准的智能化管理,相较传统模式,可实现单位污水处理能耗降低30%以上,节省年人工成本60%,管理效率提升40%。这套入选2025年第二批广西“人工智能+制造”垂直领域模型名单的数字化运维平台,正助推广西环保行业从“经验治水”向“智慧治水”转型,助力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从科研技术突破到水务项目的稳定运行,从传统治水模式迈向AI赋能的智慧化管理,每一次创新都在推动环保行业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真正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生态效益。站在新的起点上,智鸿环保集团这支“环保水务先锋队”正以创新为笔、以担当为墨,持续探索智慧治水新模式,为绿水青山注入更强大的守护力量。